2025年世界制造业大会日前在合肥举行,一场由人工智能引领的产业变革风暴,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工业版图。在这场智慧盛宴中,湖州,这座环太湖的江南古城,凭借其“AI+制造”的深度实践与卓越成效,从全国15个顶尖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级典范”,成为长三角地区在此领域一颗独一无二的璀璨明星。
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湖州多年来坚守绿色底色、以AI为舟楫,勇敢驶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水区”的战略肯定。从“绿水青山”的生态自觉,到“AI+制造”的产业自强,湖州正以其独特的实践,向世界展示着数字化与绿色化如何协同共舞,演绎一场效率与质量双赢的现代工业传奇。
车间革命??AI驱动下的效率跃升与模式重塑
在制造业的微观细胞——生产车间里,AI带来的变革最为直观和震撼。它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化身为不知疲倦的“侦探”、运筹帷幄的“军师”和明察秋毫的“质检员”,深入每一个环节,催生着生产模式的深刻嬗变。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用20年坚守一张绿色蓝图。而在制造业领域,当“人工智能+制造”的持续融合?,这里正在逐步构建起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在欧诗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大脑”中心,巨屏上流动着电商平台的亿万条评论、搜索与交易数据。自研的“消费者洞察系统”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潮流侦探,瞬间捕捉成分热点、包装偏好,甚至预测下一季的流行色。但AI的魔法远不止于此。
“您选择的‘茉莉香型美白面膜’已进入定制队列。”——产线上,机械臂根据实时订单自动调整原料配比,包装机为每一份“独一无二”的面膜打印姓名。从“生产什么卖什么”到“想要什么造什么”,湖州制造正褪去标准化外衣,披上个性化羽衣。而随着订单数据直达生产线,AI自动调整配方和工艺,欧诗漫的研发周期也成功缩短31%,真正实现了“千人千面”的美丽定制。
走进长兴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看不见传统工厂的忙乱与等待。AI排产系统如同一位胸有丘壑的军师,将22个基地、数千家伙伴的产能、库存、物流纳入实时演算:哪条产线该切换车型?哪个零件需提前备货?它比人脑更快、比经验更准。
“通过引入具备多维度决策能力的AI‘调度大师’,企业实时整合订单优先级、设备运行状态、库存水平等关键因素,瞬间算出最优生产方案。一年下来,企业减少停线损失超173万元,减少因换型、换色导致的损失超2260万元,降低零部件库存约800万元,交货时间缩短20%以上。”企业工程师指着动态更新的排产图感慨,“这不再是调度,而是艺术。”
通过“人工智能+制造”,这里正在构建起生产流程智能化、能源管理精细化、碳效管控精准化的三角支撑,绿色与数字,在此刻不再是选择题。
数据显示,1至9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高于省均1.8个百分点。其中,9月单月增加值同比增长9.2%,较8月回升1.8个百分点;从规下看,1至9月增加值同比增长6.1%。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6.5%,较上半年放大4个百分点。“从单一企业到全域生态,湖州正以AI为舟、绿色为桨,在制造业的深水区划出转型涟漪。”市经信局产业数字化处处长沈梦蔚表示。
产业跃迁??AI赋能下的集群升级与绿色转型
湖州的梦想,远不止于单个企业车间内的效率提升。通过“人工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这里正在构建一个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数字化生态,推动着整个产业集群的能级跃迁,并巧妙地将绿色发展的DNA植入产业升级的全过程。特别是当传统制造遇上尖端AI,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从制造到智造的深刻嬗变与价值跃迁。
市经信局数字经济处处长胡丕国告诉记者,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智能制造深化的时代命题,湖州深知,传统产业作为工业经济的支柱,其智能化升级已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今年以来,湖州精准布局,坚持以政策为引领,以场景为抓手,吹响了AI全面赋能制造业的号角。
政策蓝图如何转化为车间里的生产力?走进湖州企业的生产一线,AI带来的震撼变革正以极具故事性的方式上演。
在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无缝钢管生产线上,一段段炽热的钢管正高速通过检测区。过去,这里离不开老师傅们凭借经验与肉眼进行表面缺陷检测,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极易因疲劳产生漏判、误判。
如今,这一场景已被彻底颠覆。基于“5G+工业互联网”底座,久立特材深度融合AI与数字孪生技术,自主研发了专用于钢管外表面检测的智能设备。8目超高清摄像头如同敏锐的眼睛,对高速移动的管体进行360度无死角拍摄,实时传回的图像经由0penCV机器视觉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进行人工智能分析判定。
胡丕国介绍,湖州正紧抓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的历史机遇,以“非标定制效率低、多品种生产协同难、全链服务能力弱”等行业共性痛点为靶心,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湖州开展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该行动对经济支撑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八大行业实施“一业一策”扶优扶强与“一企一策”提标提效。一方面,为健康椅业、家装木业、时尚童装、纺织面料注入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活力,破解产品同质化困局;另一方面,对印染、水泥、铸造、墙材等行业进行原地改造、入园集聚或设备更新,根治工艺落后、产能利用率低等沉疴。这套精准的组合拳,为AI的落地应用开辟了广阔的战场。
湖州的AI赋能,并非个别企业的孤军奋战,而是一片森林的整体繁茂。通过帮助企业筛选数字化转型方案承包商,并在产业大脑上架“小快轻准”解决方案,湖州满足了企业快速化、轻量化的转型需求。目前,绿色家居行业拆单效率提升一倍、交货周期缩短30%;动力电池生产效率提升20%,电池一致性提高10%。
聚焦专精特新企业,湖州形成了“省级专精特新—数字化车间”“小巨人—智能工厂”“单项冠军—未来工厂”的完整培育梯队。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先进级智能工厂55家、省级未来工厂10家,新增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均列全省前3位。
经过多年精心培育,湖州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已成功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绿色家居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金属新材、高端装备、现代纺织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产业数字化”指数连续3年稳居全省前三甲。
未来图景??政策引领与生态构建下的无限可能
湖州在“AI+制造”赛道上迸发出的活力,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面向未来,湖州的蓝图已经绘就,路径愈发清晰。
今年以来,湖州加速布局,率先出台《湖州市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以政策为引领、以场景为抓手,系统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这份行动纲领,为全市的AI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已达114亿元,集聚核心企业105家,初步形成了覆盖算力服务、数据服务、算法模型和智能终端的全链条产业生态。
在AI的前沿领域,湖州企业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近日,浙江省经信厅公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系列名单中,湖州10家企业强势入围,包括实在智能、斯乾智驾、久立特材、三一装备、诺力智能、天能新能源等行业翘楚。这份沉甸甸的名单,不仅是湖州AI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绩单”,更是传统产业在智能化浪潮中破浪前行的生动缩影。
作为其中的代表企业,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适用于卷料搬运的智能重载搬运机器人”成功入选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更令人瞩目的是,该公司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具身智能复合机器人“诺宝Ⅱ号”,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惊艳亮相。这款机器人能够精准切入高温高压、强腐蚀等危险作业场景,已获得下游客户的联合开发及采购意向,展现出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的巨大潜力。
依托物流装备、新能源汽车、家居电器等产业基础,湖州正聚焦细分领域,打造“小而精、专而强、硬带软”的人工智能特色路径。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等8家高端研发机构,已成为50余项AI成果的策源地,覆盖无人叉车、探测机器人等多个产品。吉利、德马科技等龙头企业也纷纷成立自家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大在智能驾驶、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良好态势。
根据规划,湖州将围绕建设“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之城”的总目标,推进“规模翻一番、五年破500亿”的产业计划,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北斗智驾、智能消费终端、芯片软件4条主赛道,深度推进AI赋能千行百业。
市经信局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常态化的“人工智能场景机会与需求清单”发布机制,持续推进AI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重点将推动工业领域垂域模型和工业智能体在通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纺织等行业的部署,深化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同时,湖州还将积极引导消费级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更具活力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