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鱼虾蟹“游”出百亿赛道 |
|
|
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2025年国家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名单,浙江省德清县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和浙江省长兴县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入选。自去年南浔区入选首批试点,至此我市已累计入选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3个,获中央资金3亿元。 湖州作为中国淡水养殖重要起源地,每年超180亿尾“南太湖3号”罗氏沼虾种苗、14万吨大口黑鲈、2500万只湖蟹等从湖州“游”向全国。去年,全市渔业产值达101.2亿元,列全省第一。市农业农村局介绍,小小鱼虾蟹“游”出大产业,离不开湖州“链”上发力,做强产业链、做优生态链和延伸价值链,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 “0.5公斤多了,挺沉!第一轮全周期饲料鳜鱼驯化很顺利。”近日,湖州谷乐登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杰在育种车间给鳜鱼称体重。去年落户南浔西部渔业产业园后,该企业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市农科院组建攻坚团队,集中攻关饲料鳜鱼选育这一“硬骨头”。胡杰团队从上海迁来,就是看中了湖州的渔业基础。团队所在的南浔西部渔业园区,横跨和孚、菱湖2镇,统一流转的1.28万亩生态化改造池塘形成规模优势,先后招引了正大水产、上海明珠晨曦等淡水种业全产业链项目,带动社会投资近8.5亿元。 要规模,更要亩产量。为此,湖州在全省率先开展诸多探索。在德清县乾元镇幸福村,3000个智能蜂窝养殖池构成了全国单体最大的淡水鱼数字渔仓,该渔仓具备500万公斤养殖、500万公斤暂养和2500万尾苗种的承载能力。负责人沈杰介绍,一个直径6米左右的陆基圆池养殖池,能养3000尾鲈鱼,智慧恒温管理可使鲈鱼错峰上市,提高价格,相比塘养综合效益提高10倍。像这样的陆基圆池循环水规模养殖,湖州已达27万平方米,全省第一。 好水才能养好鱼。作为太湖蟹的主要产区之一,长兴县的养殖户们在生态养殖上各有妙招。该县洪桥镇峰峰太湖蟹家庭农场,蟹农顾国峰将太湖蟹与青虾、罗氏沼虾等混养,不仅充分利用上、中、下层水体空间,混养品种还能吃掉多余饵料,控制氨氮含量、保持水质清洁。记者了解到,凭借3个试点项目的实施,全市将完成5万亩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点新建和提升,改善水环境质量。 绿色循环发展的落脚点还在延伸价值链上。本月初开始,微信朋友圈里的养殖主体活跃起来,陆续推出包括钓小龙虾、烧野火饭、参观博物馆等在内的“假期套餐”研学项目,深受亲子家庭喜欢。市农业农村局介绍,现已形成“滨湖六村”、太湖“9号公路”等渔业主题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试点项目实施将继续吃透“鱼虾蟹”,延伸产业链。 4035963-23196-49-科技动态
|
|